3月的雪域高原正值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在西藏山南市措美县的广袤田野上,村民们驾驶着农机翻耕田地,精心为今年的春播做准备。
俯瞰措美县城。受访者供图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田间地头的主角换成了“自家孩子”——由该县二级种子田中培育出的“山冬7号”和“黑青稞”,由于本土良种抗逆性强、亩产高的优势,成为措美县农民的“新宠”,也为全年粮食丰收注入硬核底气。
粮田变“良田” 丰收有底气
在措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将原本零星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变成相对集中成片、面积均衡的耕地,为连年粮食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以前地块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现在,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农田水利和土壤基础条件,改变了传统的耕种方式,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土地效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产量,措美县积极实施耕地改造,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进而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4年,全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亩及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00亩。
科技赋新能 繁育本土种
在该县乃西乡的农田里,技术人员拉巴正忙碌着:“过去买‘外地’种子,怕‘水土不服’。现在用我们县培育出来的种子,适应性强且实惠。”
据悉,2024年,措美县市二级种子田内培育出的“黑青稞”以产量高、品质优、抗旱耐冻性强的特性成为当地群众的“宝贝”。
为确保该品种推广取得良好成效,该县采取“技术人员蹲点服务+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农技特聘员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走进田间地头,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将本土种子的品种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普及到户、到人,切实提高技术服务的到位率、精准率,确保粮食种下去、苗情好、产量高。截至目前,已收购本土培育“黑青稞”种子42.5吨。
良机加良法 增产又增效
走进该县当许社区达当组机播现场,只见农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进土壤里。
“前段时间下了场雪,目前土壤墒情比较合适,有利于春耕生产。接下来,一定要做实做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科学管理,确保有个好收成。”观察着土壤湿度的农技人员旦增一边了解春播情况,一边向农户索朗扎西传授耕地保护技术。
连日来,措美县在政策落实、农业技术培训、农资保障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春耕备播工作。积极动员农技人员、科研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用“家常话”“大白话”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先后投入 1293.71 万元,用于打造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渠系、机耕道以及修建小型水塘等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稳粮根基;统筹协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储备调运工作,严把农资产品质量关,确保农资供应量足、质优、价稳;坚持农业发展坚守生态底色,通过推广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面源污染。
截至目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积造农家肥2.5万吨,调运并发放化肥117吨、农药0.431吨、检修保养农机45台,并兑现农机购置补贴20.2340万元,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86%以上。
“今年我们计划春播面积14317.24亩,截至目前已完成8400余亩,进度达到59%,全县春播工作预计5月上旬全部完成。”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今年播种县里培育出的优质品种“黑青稞”,后期做好田间管理,平均亩产有望达到667斤以上。
万象“耕”新,丰收可期。农机划开新泥,在田野里书写一行行乡村振兴密码,一粒粒种子扎根沃土,承载着群众增收的希望。(王利军 唐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