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克松村的巨变与发展新篇章-新华网
西藏频道 > 正文
2024 03/28 17:21:09

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克松村的巨变与发展新篇章

字体:

  自1959年西藏废除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以来,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克松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在过去,克松村的村民们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农奴和奴隶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生活艰辛无比。然而,随着西藏民主改革的推进,克松村也迎来了新生。

  西藏民主改革这一重大变革不仅使克松村的村民们获得了人身自由权利,更让他们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这一划时代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克松村村民的命运,也在人权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后,克松村开始逐步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克松村作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65年来,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巨大转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一系列数据见证着这个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

  65年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克松村的发展史上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转变不仅标志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更是农业现代化和村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

  民主改革初期,克松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力和畜力,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但产量却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效率低下,土地产出有限。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克松村开始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村民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得到了优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化的农机具在克松村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如今,克松社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100%,有农机具23台,收割机8台、翻地机4台、播种机8台、玉米收割机1台、打草机1台、打包机1台,每年农机具出租收入约30万元。在田野上,已经很少看到农民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克松社区探索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土地经营模式,形成了合作社牵头、群众参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农牧业由低效向高效,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由计划向市场,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2023年克松社区粮食亩产800斤,农业收入达250余万元。

  除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克松村还注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过去,克松村的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松村迎来巨变,国家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建设,克松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7年,克松村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1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并更名为“克松社区”。

  走进如今的克松社区,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宽敞平坦的党建文化广场……都展示着克松团结发展的新面貌、新姿态。此外,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不断完善,5G通讯网络覆盖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3年,社区880人中,210多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达31080元;245户居民中有190户拥有各类车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克松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村民们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去那种破旧低矮的土房子已经被宽敞明亮的二层藏式楼房所取代,村民们穿着时尚的衣服,享受着丰富的饮食。同时,他们也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克松村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是克松人最为珍视的资源。2023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完成全面改造升级后正式重新对外开放。新展馆分为“苦难旧社会 世代为农奴”“实现和平解放 进行民主改革”“永远跟党走 建设新克松”“党恩永不忘 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展览内容以新旧西藏对比的形式,全面展示克松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翻身得解放、致富奔小康的辉煌历程和历史性成就,全面展示克松群众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全面展示克松群众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克松社区也先后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已经成为乃东区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也是全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每年,克松社区接待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近2万余人次左右。参观高峰时期,一天内就有10个参观团,参观人员也在逐年增加。

  近年来,克松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所求所盼为导向,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整合辖区优势资源,聚焦理论宣传、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辖区各街道、社区(村)全覆盖,不断提升人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乡风文明建设之路。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克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6支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义诊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克松社区共有志愿者人数150余人,志愿服务项目6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受益群众3600余人次。

  生活条件好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如何培养好下一代?成了克松社区每一户家庭关注的重点话题。

  在过去,克松村的教育环境极为简陋。学校只是几间低矮的土坯房,窗户破损,光线昏暗。课桌椅更是破旧不堪,教学资源也十分匮乏,除了几本破旧的教材,几乎没有其他的教辅材料。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往往是一位老师身兼数职,既要教语文,又要教数学,甚至还要兼任体育老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克松村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学校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工具进行学习。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有各种教辅材料,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供孩子们借阅。克松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大学专科毕业和在读24人,大学本科毕业和在读有21人。

  更为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加强。现在,小学里有了专业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启发孩子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些细微而深刻的转变,让克松村的教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克松村的教育事业正在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克松社区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年攀升。

  克松村的变化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新时代的克松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探索着新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克松社区将继续秉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达珍】